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非新闻

当前位置: 非新闻 > 社会 > 生命之舱(抗疫一线的故事)

生命之舱(抗疫一线的故事)

时间:2020-03-19 01:19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27 次
  图片:杨涛王建英摄  3月10日,武汉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方舱医院患者清零,全部休舱。  方舱医院自开舱以来,在这次“武汉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统计,武汉方舱医院共提供一万三千多张床位,收治一万两千多位患者。  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方舱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图片:杨 涛 王建英摄

  3月10日,武汉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方舱医院患者清零,全部休舱。

  方舱医院自开舱以来,在这次“武汉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统计,武汉方舱医院共提供一万三千多张床位,收治一万两千多位患者。

  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方舱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建设方舱医院是一项非常关键、意义重大的举措。

  ——“武汉方舱医院收治的是轻症患者,短期内扩充了医疗资源,实现了轻症患者从‘居家隔离‘到‘收治隔离’的转变,切断了社会传染源头,并通过及时救治避免轻症恶化,在防与治两个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方舱医院与定点医院、定点隔离点一起,组成了四类人员‘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早尽早’的疫情防控网络,是扭转武汉疫情防控的关键之举。”

  一

  2月1日,农历正月初八。又一支国家医疗队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飞往武汉。

  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专家,他叫王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2003年,他是北京市最早接触非典患者的专家之一,在那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一次,王辰将面对更大挑战。

  一到武汉,王辰一行就马不停蹄地到相关医院调研。

  眼前的紧迫形势令人焦虑:医院拥挤着大量患者,很多不能及时被医院收治。而这些患者无论是在社区走动,还是在家里隔离,都会造成进一步感染;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病毒的社会传播和扩散问题,而且家庭式聚集发病形势很严峻……

  这天晚上,他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第二天,他参加武汉市的会议,提出当务之急是要把已经确认的病例全部收治到医院中,进行集中隔离治疗。

  “可是医院人满为患了啊!”有人说。

  “建方舱医院!”王辰建议。

  在这个会上,他认为,只有完成了对病毒的包围,才算做到了切断传染源,才有可能迎来疫情的拐点。

  武汉市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23时,武汉全市二十八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已近满负荷运行,已用床位八千余张。两天后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上,武汉市相关方面表示,已经确诊的和很多疑似患者无法住进指定医院进行救治,形成了救治的“堰塞湖”。

  形势刻不容缓,中央指导组果断决定:建设方舱医院!2月3日晚,火速启动首批三家方舱医院的改建工作。

  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被快速改造成方舱医院,其他的方舱医院也陆续建成,确诊的轻症患者迅速得到隔离和收治,避免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二

  “鲁刚吧,请马上到指挥部来一趟!”

  2月3日晚8时,武汉市东西湖区应急管理局干部鲁刚接到区防疫指挥部的紧急电话。

  他急忙赶到区防疫指挥部,接下“军令状”:火速调配四百张床铺,第二天天亮前送到武汉客厅,办法自己想。

  在这个特殊时刻,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四百张床呢?

  他想到了商场,商场没开门;他想到了厂家,工厂没开工。

  他想到开宾馆、酒店的朋友。原以为,这样会让朋友为难,但令他欣喜的是,所有接到他求助电话的朋友,不但没有犹豫,反而非常热情。他们为自己能在武汉最危难的时候出一份力而欣慰。

  凌晨4点,四百张床铺全部抵达武汉客厅。

  第二天,鲁刚被紧急派往武汉客厅。到了那里他才知道,要在武汉客厅建东西湖方舱医院,这也是武汉首批三家方舱医院之一。当时的指挥部还只是个轮廓,区里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和副指挥长,他临时担任后勤总协调。指挥部向他宣布了三条纪律:第一,必须全力以赴保障方舱医院的顺利建成与正常运转;第二,从此时起与原单位脱钩;第三,必须二十四小时驻守,不能离开半步。

  当时他觉得奇怪,就这几个人能建起方舱医院吗?但随后,数百名战友陆续抵达,打消了他的顾虑。一批批战友匆匆赶来,没有握手,没有寒暄,却个个士气高涨。

  有的人装建筑隔板,有的人装抽风系统,有的人搭厕所棚子,有的人安装洗漱间……大家来自不同单位,互不认识,只顾赶着自己手中的活儿。再忙再累,都必须自己干,因为谁的手上都有活儿,谁都抽不开手。

  冯光乐也是2月3日晚接到紧急通知的。

  冯光乐老家黄冈红安,是武汉地产集团总经理助理,之前是雷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

  “其实当时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还没有建完,下午5点多,接到电话,我就火速赶往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来的路上还不知道具体干什么。到这儿一看,才知道要紧急建方舱医院。依托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建,叫江汉方舱医院,我被明确为建设项目负责人。”冯光乐说。

  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厅空空荡荡,冯光乐立马给集团下面的设计院院长打电话,叫他们派设计人员火速赶来。

  晚上9点,第一稿平面设计方案出炉。但这一稿是按八百个床位布局设计的。晚上11点多,决定会展中心不光一楼布局,二楼也需要布局,按一千八百个床位的方案设计。

  “2月4日清晨,五十个床位的样板就建出来了。这是第一批工人干出来的,他们是凌晨3点到的,全是木工。”冯光乐说,“紧接着又来了三批,早上7点左右来了八九十人,上午9点半左右来了一百多人,上午10点左右武汉地铁集团的两百多名工人也到了。”

  会展中心一片“叮叮当当”的繁忙景象。

  2月5日凌晨2点,所有隔断、医护专用区、通道,全部建好;电路不仅装好,并且全部调试好;床铺全部摆放好。至此,江汉方舱医院顺利竣工。随后医院接管,医务人员进场,熟悉方舱医院总体布局、功能分区,转运物资药品、医疗救助设备等。晚上10点,开始接收轻症患者。

  三

  病房有了,医生在哪儿呢?

  正从大江南北赶来!

  “老婆,赶紧回家收拾行李!”

  2月3日晚7点45分,孙洁接到丈夫黄钟的电话。

  “怎么啦?”孙洁先是心里一惊,但她很快就反应并淡定下来,“是不是要去武汉?”

  “没错!”黄钟说,“医院刚刚接到国家卫健委紧急通知,医院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马上去武汉,我给你一起报了名,不管选不选得上,先赶快回家做准备。”

  孙洁父亲是上海知青,母亲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后代,父母都是医生;黄钟老家在江苏苏州,他也是抱着一腔热血扎根新疆的。他们除了都是八?后,同为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外,还都是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成员。孙洁是从肿瘤内科转到感控科的,黄钟则是急诊内科医生,也是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组建者之一。

  孙洁拎着包赶紧往家赶。刚到家,丈夫就来电话了,告诉她两人都被选上了。听到这个消息,她很激动。马上就要出发,赶紧收拾行李。

  “知道去武汉,但具体去哪里,干什么,我们一无所知。”孙洁说,“除了带行李,我们每个人都带了帐篷。当时有领导说,湖北人民现在很忙,咱们去了不能给他们添任何麻烦,必须自己管好自己。咱们都带上帐篷,如果不行,咱们就露营,大家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2月4日晚,他们从乌鲁木齐启程,飞往武汉。到了武汉才知道,东西湖方舱医院是他们的战场。

  与此同时,救援队的医疗指挥车、影像检查车、野外露营车等十余辆专业医疗车队,昼夜不停地疾驰武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这支队伍,除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还有兵团医院、第一师、第五师、第六师等四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共有一百余人。每名队员配备了适合野外生存的单兵作战装备,人员包括护理、重症医学等多个专业。

  彭金玲是孙洁的同事,一名儿科主管护师。她老家在湖北随州,在石河子上完大学,便留在了那里工作,并结婚生子。

  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放在老家,由姥姥帮着带。

  他们科室有很多小姑娘,报名时比她快,等她反应过来,名额已报满。但老家有难,她若不来,会内疚一辈子。于是她求着其他同事,动之以情,终于拿到一个名额。

  她没敢跟妈妈说,怕她担心,也怕自己的儿子想妈妈。但最终,这事还是被妈妈知道了。妈妈很着急,你就不替孩子想想吗?彭金玲说,人家都来了,我一个湖北人更应该回来呀。我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摘掉口罩,回去看看您和孩子。妈妈听后,含泪点头。

  四

  “我们是兄弟姐妹!新冠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有信心战胜它们!”

  程青虹说完,舱内爆发热烈的掌声,许多患者热泪直流。

  程青虹今年五十三岁,身材高大,性格直爽。他是东西湖方舱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兼A舱医疗总负责人。

  这一幕发生在2月18日下午。

  那天下午,A舱的患者自发组织了一个朗诵比赛。他们特别想请程青虹参加,但又有所顾忌,毕竟自己是患者,担心传染他。

  护士长陈小艳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向程青虹报告。

  “有什么可顾忌的?必须参加。”程青虹说。他不仅参加了,发言了,还与患者一起手拉着手进行了朗诵。

  程青虹知道,方舱医院住的都是轻症患者,治疗并不复杂,一般只需要按国家推荐的治疗方法下医嘱。因此,鼓励他们树立治愈的信心十分重要。

  患者刚进舱时,程青虹发现不少人非常紧张焦虑。其实把他们收进来,就是给他们以支持。这支持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信心。刚开始,有些医护人员不敢靠近患者,自己穿着防护服,还离他们一米以上。程青虹想,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量靠近患者,并带头去做,遇到患者,不是离得远远的,而是走近,伸出手来,拉一下患者的手。这一拉,不仅拉近了距离,也拉走了隔阂,让患者对他们更加信任。

  不只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在忙碌,方舱医院的心理医生也在紧张战斗着。

  在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上海援助湖北心理医疗队第九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杨道良,自2月21日进驻方舱医院后,就对舱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摸排,发现一些患者存在焦虑、紧张等问题。为此,他们在方舱医院内设立心理咨询室,同时开通电话、微信咨询渠道,倾听患者说出心中对病情的困惑,给予战胜疾病的信心。他们通过舱内广播有针对性地播放病情科普节目,以及一些轻松的心理疗愈音乐,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其实,除了这些可敬可爱的医护人员,还有绞尽脑汁让饭菜丰富多样的餐饮人员,冒着风险清扫医疗垃圾的保洁人员,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他们都在方舱医院里忘我地忙碌着,为这个“生命方舟”注入温暖和力量,用他们的无私奉献诠释着“同舟共济、互助友爱”的方舱精神。

  “刚刚得知自己得上新冠肺炎后,我非常担心。但是来到方舱医院后,我重新看到了希望,找回了自信。国家花这么大的代价,建设方舱医院收治我们,各省份的医疗救援队和志愿者无私地前来支援武汉,来帮助我们,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温暖,也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这是武昌方舱医院C区患者、八五后的月月入住方舱医院之后的感受。

  如今,武汉方舱医院已经全部休舱,但是与方舱医院有关的人与事,却将永远留在这座城市的记忆里……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18日 20 版)

(责编:杨光宇、曹昆)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1-15 23:01 最后登录:2025-01-15 23:01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