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1月16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对外公布了园区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设想及未来15年的各阶段发展目标。 聚焦自主创新 明确“3+1”产业体系定位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明确了以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大健康为主导,科技服务业为支撑的“3+1”产业体系。三大主导产业聚焦自主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业前瞻技术突破,力争通过产业培育,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创新服务,为三大主导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优势和特色,聚焦若干细分领域。其中,智能科技产业聚焦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5G、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线上经济等领域;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焦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新材料、新型能源等领域;生命大健康聚焦互联网医疗、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科技服务业聚焦研发服务、创业孵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 强化规划引领 空间结构层次分明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布局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强化规划引领,支持产业用地高效复合利用。空间聚焦培养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高端化。同时,调整增加部分新型产业用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加速构建科技成果中试、产业化的集约平台和基地,助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产业结构升级。 在空间布局上,滨海—中关村科技园10.3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一环一带三片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其中,“一环”为公共活力环,连通南北向创新中轴(洞庭路)、东西向共享走廊(泉州路)和北部、东部滨水活力公园带,组成一个以街道、公园等公共空间为载体的公共活力环;“一带”为魅力滨水生态景观带,重点塑造贯通永定新河到北塘渔人码头以水岸休闲、生态体验为主的公共景观带;“三片区”包括未来数字岛、魅力北塘湾、科创十字街三个功能片区。未来数字岛片区包括北部水面与岛屿片区预留用地,以智能科技和数字经济领域的科创龙头为目标企业,打造最高品质的花园式总部区和智慧研发园区。魅力北塘湾片区将植入滨海文化旅游和休闲体验等特色服务、打造凸显滨海中关村景观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城市场景。科创十字街片区在洞庭路总部功能轴与泉州路共享走廊十字交汇处,打造以科创为主题的核心活力街区,集聚人才创意交流和创客创新展示等功能。 同时,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积极与周边功能区协同联动发展,在空间上建立四区联动机制。“向北”借势中新生态城,衔接优质学校、住宅等综合服务配套,串联沿海蓝色旅游走廊;“向东”与综合保税区强强联合围绕实现创新“五个自由”,加快推进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各领域制度创新;“向南”强化一体融合发展依托经开区制造业基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天津科技大学、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纳入科技园政策覆盖范畴;“向西”协同海洋高新区推动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提升创新研发水平。 集聚资源 打造类中关村科技创新生态 到2025年,集聚资源、加速培育。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围绕“3+1”产业体系,聚集一批拥有自主创新技术、成长性高、有带动引领作用的科技型企业,围绕新赛道培育一批根植性强的瞪羚企业,初步构建成类中关村科技创新生态。 到2030年,建立生态,率先突破。园区将在推动全面创新改革领域发挥政策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形成2-3个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形成成熟的类中关村科技创新生态。 到2035年,打造标杆、形成引领。园区将全面建成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引领区、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高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