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非新闻

当前位置: 非新闻 > 房产 > 瞄准“碳中和” 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瞄准“碳中和” 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时间:2021-03-20 23:5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43 次
  图虫创意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绿色发展,既是国策,也是民意所向。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2021年全国两会正式落下帷幕。“绿色发展”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金融支

  图虫创意 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绿色发展,既是国策,也是民意所向。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2021年全国两会正式落下帷幕。“绿色发展”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是助力可持续发展、社会民生改善、国家环境与气候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那么,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碳中和”背景下,下一步应该如何更好、更快地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金融机构有何计划,未来可能以什么样的形式进一步参与?

 

  1

  凝聚全球共识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接受相关媒体专访时表示,去年,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作了重要部署。人民银行对此做了深入研究,认为绿色金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相信,这对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本身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可以看到,随着相关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国际社会对绿色金融的共识在增加,绿色金融的发展潜力也在拓展。

  “通过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我们认识到,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和绿色金融的讨论越来越多。”陈雨露进一步指出,比如,各国开始集中深入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的影响,如何在投资中更多地引入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如何促进各国环境信息披露,以及如何推动国际绿色标准趋同等。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是我国首个地方制定的绿色金融条例,也是继欧盟之后的全球第二个绿色金融条例。

  “当前,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全球共识,前景广阔,但由于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存在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产品服务不完善、服务和监管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对于《条例》孕育的背景,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如是说。

  对于如何推动我国绿色金融进一步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央行沈阳分行行长朱苏荣建议,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制定《绿色金融法》;二是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政策;三是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四是强化绿色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引导金融机构提高绿色低碳业务和资产规模和比重,通过财政补贴、贴息等形式加大对绿色投资的财政支持力度等。

  2

  探索创新路径

  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我国已推出一系列金融措施,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环境保护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绿色金融的定义、激励机制、披露要求,以及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规划和风险监控措施等,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截至2020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超过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绿色金融资产整体较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贷款不良率。

  绿色金融试验区建设也获得了较大进展,截至2020年末,6省(自治区)9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236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5%,绿色债券余额1350.5亿元。

  那么,借鉴已有标准和相关经验,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方面如何能够更加创新、有效地参与?

  根据《条例》中相关规定,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在创新绿色信贷品种方面,推广新能源贷款、能效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质押贷款等能源信贷品种,创新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绿色生产、绿色建筑、个人绿色消费等绿色信贷品种。

  在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上,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绿色建筑质量险、绿色产业产品质量责任险以及其他的绿色保险业务。

  此外,还规定了投资咨询机构在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时,应当询问个人投资者在绿色领域的投资偏好,为个人投资者参与绿色投资提供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对资金投向的企业、项目或者资产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信息进行披露。

  在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蓝虹看来,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项目,激励技术创新。

  蓝虹进一步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亟须大量资金投入到减排、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领域,金融可以弥补投资供需缺口,鼓励绿色低碳项目的开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相关产业,实现依靠市场化手段完成经济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政策目标。

  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开始阶段,各种低碳绿色技术的运用正处在门槛期。

  对于这些技术进一步运用所需要的融资支持,蓝虹表示,很多起步阶段的绿色技术在刚刚投向市场时,收益率普遍在8%左右,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大部分资金来自银行信贷,而银行信贷在西部地区平均成本就是8%左右。“如果没有专门扶持,融资困境就会将这些绿色技术扼杀在摇篮之中”。

  换言之,绿色金融是低碳绿色项目的“保姆”,没有绿色金融的扶持,很多低碳绿色技术就会止步于市场应用和推广的门槛期。

  3

  蕴含投资机会

  记者了解到,也有不少金融机构担心绿色低碳项目需要长期依赖政策支持。

  不过,蓝虹指出,欧洲绿色金融市场实际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低碳绿色项目如果能冲过门槛期,就会迅速扩大用户群,通过对旧技术的替代抢占市场份额。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其收益率会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而上涨,最终成为金融机构盈利的来源。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未来长期的投资机会中,绿色金融也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呢?

  在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看来,2021年绿色债券市场将会迎来重大机遇。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不仅提到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同时指出“支持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绿色融资,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这会为绿色市场带来新的增量、完善市场发展,加速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机遇之外,也有挑战,比如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绿色债券评级模型需要创新、转型带来的金融风险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明明指出。

  记者注意到,“碳达峰、碳中和”在资本市场也有相当高的关注度。在安信证券策略团队看来,这是长达40年的主题投资机会。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经济学博士梁中华分析称,与碳中和相关的投资机会主要包括两类:

  一是节能减排类,以电力设备行业为例,为了促进节能减排,电网对清洁能源的输送、调配尤为重要。特高压、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成为重点投资方向。

  二是新能源类,主要包括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因为碳浓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提升新能源的使用能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而光伏、风电作为新能源的重要形式,未来占比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梁中华表示。

  对于绿色产业内存在的投资机会,建信信托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信托发行方面,其灵活运用私募股权投资、上市公司并购和优质项目投资等多种手段,与绿色产业内的行业龙头合作,积极筹划绿色专项信托计划发行和专项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助力优质绿色产业龙头做大做强。

  此外,建信信托对于新能源行业也一直有投资。比如,在新能源发电板块,建信信托作为资本投资方与国内风电领域龙头企业共同完成多个优质风力发电项目的投资;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板块,建信信托与知名车企合作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与国内科技巨头合作拓展相关高新技术。

  4

  银行持续加码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广州绿色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张平看来,当前绿色发展已经逐渐从国家驱动阶段向“企业ESG承诺+政府增强型市场激励”阶段转变。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撰文指出,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投资时,都对被投资企业的ESG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要求。银行和保险机构如果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积极作为,不全面披露ESG相关信息,机构自身的商业价值将很难在资本市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沪上某外资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从业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自己在银行业从业二十余年,最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绿色金融业务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对接的客户中,从事能源、风电等行业的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

  可以看到,对于绿色金融业务,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而可参与的方面也较为广泛。

  记者从中信银行了解到,该行将绿色金融业务纳入战略规划,加快绿色信贷业务结构调整;探索绿色业务模式创新,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以及绿色生态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占比。

  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中国绿色发展加速,该行将持续践行ESG理念,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绿色金融,加强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承诺于2030年实现碳中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前恒生中国已制定相关绿色信贷指引,涵盖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信贷、绿色信贷管理组织架构、绿色信贷管理及监控程序、绿色信贷报告及信息管理机制、绿色信贷内部控制及审计、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等多方面。”宋跃升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恒生中国绿色信贷余额为17.43亿元,较去年同时期增长5.4亿元,增速45%,高于同期全行公司贷款余额同比增速。

  此外,宋跃升亦告诉记者,从内部来看,恒生中国较为重视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办公,将节能减排融入日常运营管理,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瑞银财富管理中国主管、集团董事总经理吕子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践行ESG理念在日常业务中也可以体现在对于财富管理平台的搭建方面。以瑞银为例,其可能会放弃一些在短期获益较大但长期对社会和投资者并没有那么友好的产品。“一定要在相关流程上进行更严格的要求。”

  吕子杰坦言,客户的投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转变,整体都是在朝着一个积极、非短视的方向发展。作为分散投资和长期配置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客户将绿色债券基金作为投资标的。

(责编:罗知之、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1-15 22:01 最后登录:2025-01-15 22:01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